北京冬奥会于2月4日正式开幕,奥运浪潮再次席卷中华大地。 去年8月底刚刚落幕的东京夏季奥运会距今也才刚刚结束不到半年。半年之内,连续两场最顶尖的国际性体育赛事接连在东亚举办,在此之前也是极为罕见的。 文体向来不分家,无论是竞技体育还是影视,都和经济文化紧密挂钩,而体育与电影的关系,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加紧密。 紧密相连的电影和奥运 电影诞生于1895年,而在这一年后的1896年,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启。虽然电影没有在最开始就记录和表现奥运会,但两者的关系其实一直都非常紧密。 对于中国观众和体育爱好者而言,奥运会更多地展示了每个国家最优秀的一面,这不仅仅是体育的魅力,同时也是一个国家文化的魅力。 回顾北京奥运会的2008年,中国电影市场的变现尽管还不温不火,但却已经处于蓄势待发之势,国产片和进口片比重呈现犬牙交错的状态。奥运会不仅仅打开了国门,也让中国观众的眼界有了进一步提升。很多人会认为,像世界杯、奥运会这种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会一定程度上影响电影市场票房的产出。虽然没有相关研究能够直接表明这一点,但确实不少好莱坞电影都会选择在欧洲杯结束之后才让影片正式公映,也侧面印证了电影和大型体育赛事之间如果存在时间冲突,会形成对观众注意力争夺的潜在不利影响,造成双输局面。 不过反观国内的情况,重大国际体育赛事期间,中国的电影票房整体上被影响的程度甚微,表面上收看体育比赛会占用一部分观众的时间,但影迷和赛事观众之间的界限其实很微妙,很难将这两者完全孤立或者彻底融合。对于中国观众来说,真正意义到现场观看比赛的只是极小的一部分,收看电视转播和手机电脑直播才是更多人选择。大部分观众和体育迷很少会出现面临着世界杯决赛和《变形金刚》电影同时上映需要选择的“困境”,反而这两者都有兼顾的观众会因为看过精彩刺激的比赛后,随机选择一部电影来舒缓曾经紧张的情绪。 客观来讲,中国电影在这几年取得了飞速发展,但类型仍旧单一,大家之所以担忧奥运比赛会对观众形成分流,更多的问题还是在于几年前营销和市场开发方面没有形成更多的有效互动,如果用现在的市场格局和观众需求,对体育题材影片有进一步的开发会更加容易上手。 体育电影市场其实很大 从1984年新中国开始真正融入到国际奥运大家庭,到1988年张艺谋凭借《红高粱》拿到了金熊奖,近四十余年以来,中国在文体方面的建设一直都没有停歇,同时体育和电影也逐步都从举国体制一步步过渡到市场化的管理。 实际上世界体育电影已有长达百年的历史,其中不乏口碑与票房成绩俱佳的作品,也有斩获许多国际大奖的经典。另外,体育电影大多都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风格上更贴近现实主义,现在市面上的体育电影往往都是围绕运动员来讲故事。 体育电影绝对不仅仅是做给体育人和体育迷观看,尽管这个群体会给体育电影更高的评价。但放在市场上,体育电影需要的是更多会被体育精神感动的普通观众的票房购买力,从而将「体育」文化与思想进行传播,让更多普通人通过电影媒介了解体育,绝不是让体育电影成为体育人的“自嗨”。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发展至今,体育电影更喜欢围绕运动员讲故事。因为一个普通人的成长史,放在任何国家的文化里都会被观众接受,再加上运动员的成功往往都是通过自身不断地努力这种最纯粹的方式,正所谓付出了就会有回报,也会给观众带来正面反馈。 中国观众对于体育电影貌似很陌生,但实际上却早已和这个题材结下了不解之缘。 2006年初在中国上映的《一球成名》没有引起太大的市场波澜,但是却在夏天凭借世界杯的火热浪潮在互联网上进行了二次传播。不是因为这部电影有多好看,也不是因为主人公的原型是马拉多纳和罗纳尔多,而是在这部电影里能够看到贝克汉姆、齐达内这些在世界杯上闪耀的球星。 之后许多年,凭借中国网络大批体育迷的势力,让许多运动员的传记片或者纪录片在中国一直都有相当大的话题流量,但因为绝大部分没有引进过,因此并没有在中国转换成票房,仅仅只有口口相传的口碑。 这个情况一直持续到2017年被一部“印度体育神片”《摔跤吧!爸爸》打破了,它不仅在中国市场收获了12.99亿人民币的高票房和9.13的高口碑指数,最重要的是它让中国许多非运动迷观众感受到了体育电影的魅力,哪怕观众不懂摔跤,不懂体育,但观众依然可以被里面的人物,被他们奋斗不懈的体育精神震慑。 source:艺恩娱数|《摔跤吧!爸爸》概况 当然不只是因为《摔跤吧!爸爸》的成功,这些中国体育电影开拍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信息时代发展至今,中国的体育迷实在是太多了,用户基数高得让其它国家羡慕不已,为这个人群制作相应电影本就是不可错过的商机与市场。如2016年里约奥运会女排决赛,央视一套、五套同时进行了全程现场直播,最终收视率总和飙升到70%以上,女排在国民心中的人气可见一斑,《夺冠》(原名《中国女排》)的成功也可以由此看出原由。 除了体育赛事备受国民瞩目,中国的网民同样热爱体育。根据网络公开统计数据,截至2018年底,中国最大的足球/篮球社区直播吧就有3500万注册用户,每天有超过1000万人在上面观看文字直播、查询数据、浏览新闻、发表评论、参与游戏竞猜和各种活动,为这群人制作篮球与足球等相关题材的体育电影,下一个大爆款体育片的诞生不是梦。 体育电影虽然目前在中国电影市面上罕见,但中国拥有庞大的体育受众群体,这里面有许多的球迷,也有几年前被《摔跤吧!爸爸》感动过的“老观众”,再加上「体育」本身具备的话题宽泛性和情感兼容性,完全有能力在市场上引起巨大反响。参考历史上海外市场体育电影的成绩,或许体育电影就是内地市场的下一块“大蛋糕”。 source:艺恩娱数|截至2022年2月7日运动类电影市场表现 在2017年《摔跤吧!爸爸》之后,市场依旧源源不断有优秀的体育电影涌现,进口片方面《绝杀慕尼黑》,国产片方面《夺冠》《了不起的老爸》《破风》《超越》近几年都取得了破亿的票房成绩,也是体育竞技类题材影片成功的代表。 source:艺恩娱数|《绝杀慕尼黑》概况页面 冬奥影片市场稀缺,会诞生一个爆款吗? 在我国,虽然冰雪运动不如夏季运动会普及,但中国电影史中一直有冰雪运动题材电影的踪迹。1959年,新中国成立十周年之际,我国完成了电影《冰上姐妹》的摄制,而前些年也拍摄了反映速滑运动员职业生涯的电影《冰与火》。 2022年北京冬奥会之际,中国电影人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助力冬奥。其中张艺谋再挑重担,成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开闭幕式总导演,也成为世界第一位执导夏奥和冬奥开闭幕式的“双奥”总导演。 与此同时,多部冰雪运动主题电影接连定档和上映,其中,有聚焦三个冰球少年成长轨迹的纪录片《冰上时刻》已经定档1月7日;有将冬奥会吉祥物与我国经典动画形象梦幻联动的动画影片《我们的冬奥》定档2月19日;还有讲述滑雪运动员克服困难、重返赛场的故事片《零度极限》,以及由徐峥监制,王放放执导,孟美岐、夏雨领衔主演,讲述我国冬奥首金故事的《我心飞扬》,这些体育题材的影片充分表明了我国电影人用创作助力冬奥的决心。这几部电影差异化非常明显,分别从不同的视角、角度去解构冬奥会这个重大盛事。 source:艺恩娱数|2月暂定档影片 面对冰雪运动题材电影的集中上映,观众对影片质量要求更高。虽然目前还没有冬奥题材影片实现破圈,但相信未来会产生更多能触及观众心灵的奥运竞技类电影面世。 -yy4480首播影院 2022开年手机免费观看好礼大放送- (https://m.yy4480.net)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 新闻资讯
• 活动频道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