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题材游戏下载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家在复苏经济的同时也在探索各行各业的规范化管理,其中在人民军队的建设和管理上,我国准备实行军衔制。 军衔制的历史悠久,在不同的年代和不同的国家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在军队实行军衔制是加快军队正规化、规范化管理的一个有效途径,其实在此之前,中国共产党也有两次准备实行军衔制,但囿于客观条件的不成熟都没有落实。 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在军队内部实行军衔制被正式提上了日程,经过前期的认真研究和筹备,就有了1955年我军的第一次大规模授衔仪式。 授衔仪式是为了表彰那些在党和国家的事业上做出突出贡献的军人,获此殊荣的都是健在的英雄,还有一些军人为了党和人民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1955年授衔仪式前夕,毛主席在听取汇报的时候听到一个人的名字,突然潸然泪下,汇报也不得不中断,他就是共和国第一烈士段德昌。 革命道路的引路人 段德昌1904年出生在湖南省南县南周镇的火箭村,牺牲时年仅29岁,但他却是土地革命时期湘鄂西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建人之一,还是我军有名的指挥员和军事家。 段德昌成长为中国工农红军的军事家,与毛主席的指引是分不开的,所以毛主席在1955年授衔前夕,听到他的名字才会潸然泪下。 毛主席第一次见到段德昌的时候,他还是个17岁的毛头小伙子,因为不服从学校的管理而成为了劝学所所长眼中的“刺儿头”。 毛主席听完事情的始末之后,对这位敢于替学生打抱不平的人十分感兴趣,因为革命就需要这样有胆识有魄力的人,听到从省上来的督学要见自己,段德昌也很高兴。 文武庙内,段德昌见到一位身材伟岸、气宇不凡的人,能见到省督学,段德昌自然是十分高兴。白天毛主席和段德昌等人进行了热烈的交谈,毛主席的一言一行都让段德昌倍感佩服,所以到了晚上,段德昌又跑到了毛主席住宿的地方,希望与他进行更深层次的交流。 毛主席见到如此虚心好学的年轻人,自然也是喜不自胜,二人又围绕着南县的一些情况展开了话题。 得遇知音,段德昌开始畅谈自己对教育和形势的见解,这其中有很多思想和观点都深得毛主席的认可。 毛主席当时以督学的身份到基层督学,也是为了发现人才,壮大党的力量,段德昌除了敢作敢当,还有勇有谋,毛主席就有意指引他走上革命的道路。在一番详谈之后,毛主席将自己随身携带的《新青年》拿了出来。 革命事业的追随者 段德昌接过《新青年》就如饥似渴地读起来,他这股子爱看书的劲儿和毛主席是一模一样。看到时机成熟,毛主席便说:“与旧世界斗,要靠我们这一代人。重要的是我们青年要学会各种各样既文又武的方法,去组织广大民众起来创造一个新的世界……”段德昌听后若有所思的点头。 在其后的几天里,毛主席要求段德昌当向导,带他了解当地的教育情况。在短短的几天里,毛主席很欣赏这个思想先进、行动果敢的年轻人,段德昌也很佩服毛主席的大智慧。 1924年,段德昌创办了新华中学,在当地传播进步的思想,但后因家道中落,段德昌的事业不得不停止,生活也变得十分艰难。 毛主席回去之后也一直很关注段德昌,在得知他的情况之后,毛主席就给他介绍了一份工作,从此段德昌就正式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1925年,段德昌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考入黄埔军校,成为第四期学员,不过他未能从黄埔军校毕业,1926年因为“中山舰事件”被开除。 正当段德昌徘徊不定时,他又遇到了毛主席,看到当初的英气青年已经变为了意志坚定的战士,毛主席很欣慰。听完了段德昌的遭遇之后,他就介绍段德昌到中央政治讲习班去学习,为今后更好地从事革命事业奠定基础。在讲习班学习了一段时间之后,段德昌直接到国民革命军第八军第一师政治部,还参加了北伐战争。 1927年大革命失败,段德昌就开始从事鄂西农村工作,此时23岁的段德昌已经成长为了第35军第1师政治部主任兼《北伐周报》主编,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他还专门去武昌拜访了毛主席,再一次与他谈古论今,共同畅想中国革命的未来。 英年早逝的大英雄 段德昌年纪轻轻就担任要职,足以说明他的才能。1927年他领导了“年关暴动”;1928年他在监利、沔阳交界地区创建游击根据地,还参与创建及巩固以洪湖为中心的湘鄂西苏区。 1931年,段德昌任红3军(红2军团改编)第9师师长,指挥部队取得了三官殿、文家墩等大大小小10余场战争的胜利,在湘鄂西苏区享有“常胜将军”的美誉。 段德昌和毛主席在很多方面的思想是一致的,比如毛主席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提出了著名的十六字游击方针——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远在千里之外的段德昌根据当地特殊的地形和敌我双方实力的悬殊,也提出了一个十六字作战方针——你来我飞,你去我归,人多则跑,人少则搞。同样都是十六字方针,可谓有异曲同工之妙。 1933年3月,受王明左倾路线的影响,湘鄂西苏区开展了“肃反”运动,段德昌在这场运动中不幸遇害,年仅29岁。 1944年4月,中共召开六届七中全会,毛主席亲自提议为冤死的段德昌平反昭雪,会议决定召开段德昌等死难烈士追悼大会,毛主席题挽词“死难烈士万岁”。 段德昌牺牲时才29岁,但他却是中国共产党36位开国军事家之一。他和彭德怀、毛主席都有深厚的渊源,他是彭德怀的入党介绍人,还与毛主席有过三次的秉烛夜谈。 1952年,国家决定为战争中牺牲的英烈颁发烈士证,段德昌是“烈士证”的第一号,而且是毛主席亲自签发。 1955年,我军开始第一次大规模授衔,在授衔仪式正式开始之前,还有一段小插曲。彭德怀和徐立清等人拿着拟定好的军衔评定方案向毛主席汇报,毛主席对方案很满意,在细细端详人员名单的时候,彭德怀提起了段德昌。 毛主席听到段德昌的名字之后,点燃了一支烟,口中不停地念着段德昌的名字,眼里饱含泪水,见到毛主席这样,彭德怀便中断了汇报。 小结: 毛主席是段德昌革命道路的引路人,他见证了段德昌的成长,也视段德昌为莫逆之交,每次见面时的彻夜详谈,都给毛主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所以每次提起段德昌时,毛主席总会格外的伤神。1955年授衔,毛主席听到段德昌的名字,突然潸然泪下,就连汇报也不得不中断,如果他当时没遇害,也必将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再续辉煌。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 新闻资讯
• 活动频道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