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11 7月下旬,河南遭遇水灾,昔日乒坛大魔王王楠捐款200万元;为了激励在东京奥运会上斩金夺金的国乒队员们,她又送出了7套合院房……一时间,球迷们纷纷赞叹王楠的大义之举!但事实上,王楠做公益并非一时的冲动。从2016年开始,她在做公益的道路上已坚守了5年。套用王楠爱人的话说,从经济角度来看,赔的怀疑人生…… 和王楠一起走在威海国家乒乓球训练基地,来来往往的人见到她,无论老少,都会叫她一声“楠姐”。在今年6月初,中国乒乓球队来到这里备战东京奥运会封闭训练时,走下大巴车的李隼指导,她的昔日恩师也笑着和她打招呼:“楠姐,辛苦了!” 此前,在国家队的时候,只有小队员才这样称呼她,可自从她创立了北京国球舍体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并由此发起了一项名为“小球大爱”的公益计划后,她身边的人都会习惯地叫她一声“楠姐”。单单从这一个简单的称呼,便能发现,王楠并不像是一家公司的负责人,而更像是一个大家庭中的“大姐”一般。王楠笑着回应说,“这是大家对我的一种亲切的爱称……我创办国球社的初衷,就是办成一个温暖、有爱的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当中,彼此都是好朋友,大家一同做着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2021年,又一届奥运会落幕,此时的王楠也已退役快13年了,在北京2008奥运会后,结束运动生涯的她回首刚刚告别赛场的那段时光,并不讳言个人心理上的落差,“从大家天天关注的冠军到一个平凡的人,我用了半年时间才适应了这种转变,不容易,而且越是优秀选手、冠军运动员越不容易。这其中既有你对自己的认知,也包括别人对你的态度,”王楠坦言,那段时间人变得更加敏感,有失落,有绝望……“发现自己除了乒乓球之外不会做其他什么事情了”。 退役后的前三年时间里,王楠努力让自己忙碌起来,结婚生子,转变身份进入到共青团中央工作……但在她的脑海中,始终有一个想法,虽然模糊但却久久萦绕在她的脑海里。“有两三年的时间,这些想法一直在脑子里转,但一直没想好如何去做。真正开始行动,是2016年年底,当时真的是没有任何底气和经验,就组织团队开始做了我梦想中的事情。那时候,对于很多人来说,就是在帮我圆自己的一个梦。”而这个“梦”,就是现在被广为人知的“国球舍”以及“小球大爱”公益计划。 王楠直言,自己坚定了做公益事业的决心是自己做了母亲之后,“真的是因为我有了孩子以后,看到那些生活不好,需要帮助的孩子,我就想去为他们做些什么。我要感谢我的孩子,他们让我看到了自己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所以,只要为了孩子,我什么都愿意去做。” 公开资料显示,小球大爱公益计划是乒乓球奥运冠军王楠2016年发起的,由中国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国球舍联合主办,裕元创新创业公益基金资助支持的知名体育公益项目。项目旨在通过捐助运动器材、助力乡村体育教育、组织城乡体育互动,探索参与式公益的创新模式,建立志愿者教练员系统,持续为乡村地区少年儿童强健体魄、健康成长创造条件。 但是在国球舍创办之初,面对的困难远远超出了王楠的想象,“这个过程中,真有过想放弃的时候。尤其是第一年,我连买一个乒乓球都会算计,因为毕竟要运营一家公司,虽然我不拿工资,但我团队的伙伴们有家庭,有孩子,他们虽然挣的不多,但也总要有工资。当时经费真的非常有限,所以,我们就各种找便宜,质量又好的乒乓器材。因为我是专业运动员出身,对器材质量有一种本能的挑剔,一看这是塑料的,不行,同事说这个便宜啊,但我也坚决不让买……那段时间,我有时候会想,我这是在干嘛呢?但可能我骨子里的个性吧,更多的时候就在想,碰到困难的时候,再坚持一下。”回首过往,王楠颇为感慨地说:“坚持的目的就是让自己更丰富,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成长。” 王楠最初的坚持,也为她赢得更多人的帮助和支持,“做公益的话赚钱是不可能了,想都不要想,但如果只有自己拿出很多资源去做这个事情的话,也不成体系。五年下来真的要感谢中国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裕元创新创业公益基金和今年新加入的广东省雅居乐公益基金会,另外还有我们团队的努力以及各地对于乒乓球运动和我个人的支持,”王楠说。 万事开头难,现在回首过往,王楠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虽然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真的挺难,我们不但把国球舍杯巡回赛、公益讲堂坚持办了下来,已经为72所乡村学校提供了乒乓球课程,捐赠体育器材价值近100万,培训派遣志愿者教练265名,直接受益群体超过50000人……现在回头看,和自己理想的初衷正在一步步地靠近。” 而作为“小球大爱”公益计划的发起人,王楠在过去的五年间,可谓事必躬亲。“我更希望和孩子们有互动,我能够参与进来,改变大家对他的一个认知,”王楠强调,自己不想让这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有被人家资助的想法,“我觉得这会让他们自卑”。 “我希望乡村儿童通过‘小球大爱’感受到温度,能够知道这个社会还是有很多人关心、关爱他们并愿意与他们互动、跟他们分享的,”王楠说。 事实上,她不但自己亲自参与,只要周末或者假期,她还会带着两个孩子一起参与到公益活动当中。“这些活动对他们也是一个触动。”对于自小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来说,上旱厕、睡大铺、蚊虫叮咬、饭菜简单的乡村经历超出了他们的想象,也磨练了他们的意志品质。“他们融入得很快,几天后就跟村里的孩子一起玩了,上厕所不用别人说也知道用土盖上了,吃饭也没有那么挑三拣四了。正因为他们的条件太优越了,所以通过艰苦生活的锻炼才会更加懂得感恩。这个过程对我来说是一个特别大的收获,同时也是支撑、鼓舞我继续把公益计划做下去的一个原因,”王楠认真地说。 五年的时间里,王楠也在不断校正着公益活动的方式和方向。比如,最开始的时候,国球舍送给了山村的孩子们一些球拍、球服和球台。但追求结果的王楠并没有一送了之,到了年底收集反馈时,她发现,有的球台被用来晒麦子了,球拍扔在那里也没有人管,就是衣服的使用率比较高一些。看到这样的现象,王楠说:”看到这些现象,我们进行了总结,并得出了一个结论:对这个群体要持续关注,于是就决定给他们做培训。” 所以,后续的“小球大爱”加入了有关资助乡村体育老师进行乒乓球培训的项目,“我们每年都会有名额给到乡村或者是困难地区的体育老师,为他们免费提供10天到20天的培训,目的就是让老师可以教给孩子们正确的握拍姿势和动作。只要让孩子们感受到体育的魅力,享受到快乐,我觉得就可以了。” 展开乡村教师培训后,王楠和她的伙伴们持续关注相关反馈,“现在我们发现这些体育老师的乒乓球打得还真是不错,他回去跟孩子们互动之后,孩子们的反馈也让我们觉得自己的做法是对的。” 有了器材、有了师资,接下来,王楠又组织起了“国球舍”巡回赛,让乡村的孩子们也享受到了乒乓球带来的快乐,开阔了眼界。 面对五年来取得的成就,王楠并没有满足,她说:“接下来我们要做好组织、策划工作,还有就是要精准定位在乡村、外来务工和困难家庭上,所有的活动对象一定要是真实的。虽然这方面工作量很大,也会占用自己很多的精力和时间,但我一定会坚持做下去。” 回首与公益相关的五年时间,王楠在谈及自己的变化时说:“和自己的预想没有什么差别。都在我的预想范围之内。当初我就想,除了竞技场上的王楠以外,别的我也是可以做的。我不想别人一提到自己,就说这是奥运会冠军,这个人是打乒乓球的……我总想,人的一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这个阶段,我要摘下之前的光环,可能不如之前精彩,但同样有意义,这就够了。” 说到国球舍的未来,王楠把公益的半径进一步扩大:“我希望它是一个平台,能为所有喜欢乒乓球的孩子们提供全方位的帮助。除此之外,我也希望能让乒乓球这项目运动时尚起来,让无论哪个年龄段的人,都能喜欢上这项运动!”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 新闻资讯
• 活动频道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