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公司注册 1、沪胶(RU) 利多因素:1.2021 年拉尼娜气候属于高发现象,东南亚产胶国时常遭受极端天气袭扰,西南季风盛行给泰国和泰国湾各个产胶国带来多雨天气,甚至出现特大降雨,这导致产胶旺季背景下割胶和运输受阻,从而对天然橡胶生产将产生一定的影响。2。受益于第四季度芯片供货逐步缓解,10 月国内汽车产销分别达到233 万辆和233.3 万辆,环比分别增长12.2%和12.8%。2021 年1-10 月,汽车产销分别为2058.7 万辆和2097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4%和6.4%,增速比1-9 月继续小幅回落。总体来看,2021 年全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将比上年略有增长,但低于预期。3。国内云南和海南将迎来季节性停割季。一般来讲,根据往年停割时间点发现,每年11 月中下旬,云南产胶区会陆续休割。从实际调研情况来看,云南西双版纳产区大部分农场已经停割,个别片区月底停割。而海南产区方面,每年12 月中旬将陆续休割,月底基本面不再产胶。换言之,国内全乳胶供应将显著下降。 利空因素:1。步入2021 年冬季,全球疫情出现复燃迹象。近期,欧洲新冠疫情持续恶化。一些国家最新报告的新增确诊病例数创下疫情以来新高。欧洲近期成为全球疫情“震中”,与冬季来临、过早解封、疫苗接种不足等因素有关。欧洲多国近来纷纷收紧防疫措施,多国紧急进入封锁状态,加快疫苗接种,以控制疫情反弹。与此同时,南非发现新型新冠病毒变种,存在大量突变。经过南非国家传染病研究所和私人检测实验室合作进行基因组测序后,目前已在22 例阳性病例中检测到该变异毒株。2。美国CPI 已高达6.2%创31 年来新高,如何在高通胀和美股高估值之间取得平衡是当前市场主要的风险变量。鉴于奥密克戎的新冠病毒变种可能会加剧供应链问题,抑制需求,从而减缓全球经济增长;但也可能会加剧供应链问题,并推高通胀。耶伦放弃了通胀“临时性”的说法,与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态度相呼应。鲍威尔连续第二天提出更快缩减购债(Taper)计划的前景,从而为将来更快、更多次加息奠定基础。3。据天胶生产国协会(ANRPC)最新发布的数据,前10 个月,产胶国整体产量依然维持大幅增长的态势。2021 年10 月天胶生产国协会成员国合计产量达116.03 万吨,较去年同期的105.19 万吨,大幅增长10.31%,较近5 年均值108.43 万吨小幅增长7%。1-10 月天胶生产国协会成员国合计产量达933.07 万吨,较去年同期的875.25万吨,小幅增长6.61%,较近5 年均值的936.46 万吨小幅下降0.36%。预计2021 年11-12 月份,成员国产胶量合计料分别达到120.97 万吨和112.31 万吨,整体呈现供应压力逐渐回升的态势,并对胶价形成负面压力。预计2021 年天胶生产国协会(ANRPC)成员国合计产量维持在1166.35 万吨,较去年同期的1107.06万吨,增加59.29 万吨,增幅达5.36%;较近5 年均值的1154.46 万吨小幅增加11.89 万吨,增幅达1.03%。 整体呈现供应压力逐渐回升的态势,并对胶价形成负面压力。4。今年11 月份,我国重卡市场预计销售各类车型5 万辆左右,环比下降6.5%,同比下滑63%,创下今年以来月销量的最低水平,比今年8 月份的“谷底”销量(5.13 万辆)还要略低,比去年同期则减少了约8.56 万辆。11 月份也是重卡行业今年以来的第七次下降,而且是从5 月份以来的连续七个月下滑。5。在轮胎开工率方面,截止12 月3 日当周,山东地区轮胎企业全钢胎开工负荷为63.17%,较上周下滑2.83 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下滑12.04 个百分点,较2019 年同期下滑9.98 个百分点。国内轮胎企业半钢胎开工负荷为62.46%,较上周增长0.20 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下滑8.80 个百分点,较2019 年同期下滑7.46 个百分点。根据近五年开工率走势来看,年底轮胎开工率基本维持在65%-70%区间内运行。 主导逻辑:宏观面受到新冠变异病毒奥密克戎的干扰,叠加通胀压力加大导致美联储缩表进程或提速。 由于短期胶市下游需求数据表现不佳,导致市场做空情绪升温,引发胶价重心下移,不过后市继续走低空间有限,在国内云南和海南天胶产区迎来季节性停割,全乳胶供应显著下降以及老胶仓单集中出库以后,期货库存压力显著减轻的背景下,预计后市国内沪胶期货2205 合约有望止跌企稳。 2、原油(SC) 利多因素:1。北美冬季取暖用油消费旺季逐渐临近,炼厂开工率存在阶段性回升趋势,同时原油库存去化有望提速。据显示,截止11 月19 日当周,美国炼厂开工率为88.80%,周环比小幅回升0.2%,较去年同期大幅增加10.10%,较2019 年小幅回落0.7%,较过去7 年均值88.99%,略微回落0.19%。3。美国能源信息管理局最新发布的《短期能源展望》报告显示,预计2022 年全球原油需求增速为355 万桶每天,较此前上调了20 万桶;预计明年的美国原油产量将增加67 万桶,较之前下降了10 万桶。由于新冠疫情的持续干扰,EIA 还是对于未来的原油价格相对谨慎。4。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出口国沙特阿拉伯上周日上调了月度原油价格。 利空因素:1。步入2021 年冬季,全球疫情出现复燃迹象。近期,欧洲新冠疫情持续恶化。一些国家最新报告的新增确诊病例数创下疫情以来新高。欧洲近期成为全球疫情“震中”,与冬季来临、过早解封、疫苗接种不足等因素有关。欧洲多国近来纷纷收紧防疫措施,多国紧急进入封锁状态,加快疫苗接种,以控制疫情反弹。与此同时,南非发现新型新冠病毒变种,存在大量突变。经过南非国家传染病研究所和私人检测实验室合作进行基因组测序后,目前已在22 例阳性病例中检测到该变异毒株。2。美国CPI 已高达6.2%创31 年来新高,如何在高通胀和美股高估值之间取得平衡是当前市场主要的风险变量。鉴于奥密克戎的新冠病毒变种可能会加剧供应链问题,抑制需求,从而减缓全球经济增长;但也可能会加剧供应链问题,并推高通胀。耶伦放弃了通胀“临时性”的说法,与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态度相呼应。鲍威尔连续第二天提出更快缩减购债(Taper)计划的前景,从而为将来更快、更多次加息奠定基础。3。第23 届OPEC与非OPEC 部长级决定依然维持原定计划增产计划,即2022 年1 月份再度增产40 万桶/日,而非市场预期的暂停增产,不过会议中提到“如果市场发生变化,OPEC+可能会调整计划中的供应增加”。在新冠疫情的最新发展之下,应继续密切关注市场,并在需要时立即作出调整,下一次产油政策会议将于2022 年1月4 日召开。4。美国能源部也在OPEC+决议公布后称,没有计划改变美国释放石油储备的计划,即不会更多抛储。此前,OPEC+曾表示预计6070 万桶SPR 的释放将增加全球110 万桶/日的供应,那么2021 年12月全球石油供应格局将从紧缺70 万桶/日逆转成40 万桶/日的过剩,而2022 年1 月的供应格局将从120万桶/日的过剩扩大至200 万桶/日,这样的推演下,暂停2022 年1 月的既定增产计划显然是逻辑自洽的决定。5。中国炼油厂10 月份加工了5840 万吨原油,相当于约1375 万桶/天,高于9 月份的16 个月低点1364 万桶/天。但当月进口量为5463 万吨,即约1286 万桶/天。预计中国的原油进口可能会在11 月和12月出现复苏。然而,中国原油进口似乎确实发生了结构性转变,即逐步放缓战略石油储备(SPR)的库存补充。 主导逻辑:随着美联储正式启动缩表进程以后,流动性极值已现,未来将趋于收紧。同时明年加息节奏或加快也将导致商品价格重心面临下移风险。虽然目前北半球原油消费将迎来季节性旺季,但新冠变异病毒再度肆虐弱化原油需求,叠加产油国维持既定增产节奏和以美国为首的消费国展开联合抛储行动,原油空头氛围浓厚。预计后市原油期货价格维持空头趋势。 3、甲醇(MA) 利多因素:1。北半球拉尼娜冷冬气候预期逐渐增强,国内外气头甲醇供应存在短缺隐患。其中国内天然气制甲醇装置冬季轮休正陆续展开,青海、内蒙古地区装置已经停产,重庆、四川地区装置也将在本月底至下月陆续停产检修,甲醇供应有缩减预期。2。随着近期甲醇价格显著下滑,下游需求烯烃装置利润得到修复,亏损程度减轻有助于前期停车的几套烯烃装置重新投产。据显示,西北甘肃地区新建20 万吨/年甲醇制烯烃装置、新疆地区新建30 万吨/年甲醇制烯烃装置均于近期陆续试车成功,有望稳定开车,这将大幅减少甲醇外销量。与此同时,山东地区新建的10 万吨/年甲烷氯化物装置、200 万吨/年甲醛装置也有望在12 月初试车。年内新增的甲醇需求有望在年底集中爆发。3。随着近期甲醇价格下滑,下游开工率陆续提升。传统下游中,甲醛开工率持平于18%左右;二甲醚开工率提升至25.49%;醋酸开工率升至99%;MTBE 开工率增加至45.71%;DMF 开工率降至66.76%,但较上月底增加10 个百分点。新兴需求领域,甲醇制烯烃开工率提升至67.78%,较上月底提高6 个百分点。4。目前国内煤制甲醇装置成本依然处于亏损状态,在行业低利润甚至负利润状态下,整个甲醇产业链利润有望再平衡——即上游煤炭端的高利润格局将被显著压缩,甲醇端和下游需求端的利润有望恢复。 利空因素:1。步入2021 年冬季,全球疫情出现复燃迹象。近期,欧洲新冠疫情持续恶化。一些国家最新报告的新增确诊病例数创下疫情以来新高。欧洲近期成为全球疫情“震中”,与冬季来临、过早解封、疫苗接种不足等因素有关。欧洲多国近来纷纷收紧防疫措施,多国紧急进入封锁状态,加快疫苗接种,以控制疫情反弹。与此同时,南非发现新型新冠病毒变种,存在大量突变。经过南非国家传染病研究所和私人检测实验室合作进行基因组测序后,目前已在22 例阳性病例中检测到该变异毒株。2。美国CPI 已高达6.2%创31 年来新高,如何在高通胀和美股高估值之间取得平衡是当前市场主要的风险变量。鉴于奥密克戎的新冠病毒变种可能会加剧供应链问题,抑制需求,从而减缓全球经济增长;但也可能会加剧供应链问题,并推高通胀。耶伦放弃了通胀“临时性”的说法,与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态度相呼应。鲍威尔连续第二天提出更快缩减购债(Taper)计划的前景,从而为将来更快、更多次加息奠定基础。3。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确保今冬明春煤炭供应,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方面多措并举,在保障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大力推动具备增产潜力的煤矿尽快释放产能,煤炭增产增供取得明显成效。煤炭价格持续走低,煤制甲醇生产成本不断下移。煤炭资源供应前景转向充裕,煤制甲醇开工率趋于回升。 主导逻辑:此前煤化工商品依靠煤炭价格上涨的成本驱动逻辑崩塌。随着煤炭价格持续走低以及煤炭资源供应预期转向充裕以后,煤制甲醇的生产成本显著下降,内地甲醇企业开工率也有望逐渐回升。甲醇依靠供应端偏紧以及成本支撑的上涨基石已经消失。未来产业链中下游利润有望修复,预计后市下游烯烃利润有望好转,需求驱动逻辑将成为甲醇新的主导逻辑。 (文章来源:宝城期货) 文章来源:宝城期货![]()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 新闻资讯
• 活动频道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