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8手游大全 http://www.1818game.com/game/
今天,字节跳动宣布将在8月份取消大小周引发热议,让主页君不禁想起那群在35岁就退休的群体...
《时间规划局》剧照图片来源网络 电影《时间规划局》描述了这样一个未来世界:所有人成长到25岁后便不再变老,你能够活多久取决于你赚了多少“时间”。 那是一个用“时间”来作为货币的世界。你工作赚“时间”,买东西花“时间”,当你手臂上的“时间”清零时,你会立刻死去。 世界被划为不同的“时区”,贫民窟里的人命以“天”计算,中产可能以“年”计算,而富豪以“百年”计算。 穷人的一顿午餐是30分钟、咖啡4分钟、坐一次大巴2小时。他们不停赚钱,不停花钱,每天都被死亡威胁着,很多人走着走着,就在路上突然倒下。 每次看到有人倒下,我都会想:“都这样了,还愿意买咖啡喝?” 在这部电影里,你要用“命”来消费、购买任何一个物件,在这样的世界里,你会怎样看待你的“时间”呢? 如果同样是“1小时”,你会拿去买件衣服?还是看一小时书、陪家人一小时、或干自己喜欢的事呢? 换句话说,你觉得工作40年,去换取一些物质,而完全忽略了自己的生活,是件划算的事吗?
VickiRobin摄影:IanAllen “有闲”才是真正的富有 生产力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休闲型社会”迟迟没有到来,“消费时代”却开始了。人们越来越疲于奔命,物质越来越丰富,但属于个人的时间却越来越少。 1992年,美国财经兼人生导师VickiRobin在畅销书《富足人生:要钱还是要命》(《YourMoneyorYourLife》)中提出了一个看法,和《时间规划局》的设定如出一辙。 她说,如果你一天能赚200美金,那么当你要去买一双100美金的鞋子时,你要问自己:“这双鞋值得我半天的生命吗?”接下来的问题就是,你把自己的生命看得有多贵。 那些消费品,真的值得用“命”去换吗?
“Fire运动”的兴起 在美国越来越火的一个生活运动就起源于这本书。这个运动叫“财务独立,提早退休”,也称“Fire运动”,是FinancialIndependenceandRetiringEarly的缩写。 这个运动要逃离两件事:费心、费时的工作和消费主义。 它的基本逻辑是:无论赚多少钱,都要过极简的生活,以求储蓄率达到50%甚至更高。 根据“4%原则(4%rule)”,当你攒够一年生活费的25倍后,你就可以退休了。
“4%原则”是在1994年,由麻省理工学院学者威廉·班根(WilliamBengen)提出的。 他分析了美国过去75年来的股市和退休案例后,归纳出:“只要在退休第一年从退休金本金中提取不超过4.2%,之后每年根据通货膨胀率微调,即使到过世,退休金都花不完。” 在美国,“FIRE”的追随者一般是男性,从事科技行业、工程师类型,他们会计算未来40年的复利,或是低成本指数基金、房地产出租的投资回报率,来实现他们的财务自由。 在中国,也有一批人在默默实践着。
桌面上堆满东西 被消费裹挟的人生 Moor35岁坐标北京 已退休4个月 35岁的Moor和老公现在生活在一个“鸟不拉屎”的中国小镇,过着“水都是甜的”的小日子。 这个月是他们退休的第4个月。距离在北京落脚、找到第一份工作过去了刚好10年。 “之前是做运营的,怕极了压力,一点压力就让我难受。”回想起最初的8年,是Moor眼睁睁看着自己被消费主义吞没的8年。赚得越多、花得越多,花得越多,就要赚得更多。 第一套公寓,26平,房租每月1750元,两人收入在8000元左右,月光。所有休闲时间、精力、金钱,几乎都浪在了各大商圈。 东西多了,房间就小了。先后经历了2次搬家,行李从两个拉杆箱变为两个货车。虽然家庭收入从8000元变为了20000元,但依然是月光。 “我们依然大手大脚,为了维持高消费又不至于欠债,我们的家搬到了五环外,通勤时间增加了一倍。就像上了跑轮的仓鼠一样,只能使劲跑,停下来心里就怕怕的。毕竟有那么多账单等着付,有那么多东西等着买。”
扔空的家 终于在2017年的2月,他们开始了极简之路。给自己立下了规矩,凡是30天内没有用到的东西都扔出去;卸载了淘宝;进一出一,也就是买一样就必须扔一样。 这样做带来的变化是巨大的:家务少了,有时间去逛公园了,每天晚上还能打太极。所有的家当加在一起也就4个纸箱子。家里的东西越来越少,存款却越来越多,幸福感也越来越强。 有了一定的存款之后,夫妻俩开始学习投资理财,看了一堆关于“基金”“定投”类的书籍。也坚定了要提前退休的想法。
在买得起房子的地方买个小房子 他们将自己的退休计划分为5个步骤:
记账,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增加家庭储蓄。
学会用钱挣钱,主要是定投指数基金。
记录“最低限度”的支出,一个月最少需要多少钱才能有尊严地活着?当被动收入超过支出时,就自由了。
哪怕退休,离开全职工作后,也可以做一个自由职业,满足兴趣的同时,赚点零用钱。
在买得起的地方买个房子
从厌倦“上下班”到提出辞职,Moor俩夫妻一共花了两年来准备。他们坦言:“退休生活只过了4个月,不知道结果会怎么样。”但他们很享受此刻自由。
“物质欲望的来源就是工作” 郭文卓26岁坐标上海已退休1年 郭文卓,90后女孩儿,生活在上海,非典型性“Fire人群”。她还没有攒够25倍生活费,就退休了。她在一年前,辞去了朝九晚五的工作,“那工作的恶心,我可以和你说一天。”隔着电话都能听到她狠狠拍了一下桌子。 健完身,洗了30分钟的澡,敷上面膜,吃着水果,她开始接受我的访问。 “你说,我这算退休吗?”她反问我。目前她靠之前工作攒下来的钱,在市中心租了3套房子来做民宿,据她说几乎不花时间打理。开心的时候,跑去剧院做个群演,想旅游的时候,就做个兼职领队带人出去玩,还能赚点儿。 “不为钱工作,就算退休吧。” “那我退休了!”
带队旅行 郭文卓有一套“理论”很值得说一说。她说:“物质欲望都是工作带来的。”去工作场合,不愿意比别人差吧,衣服包包就要配备起来。工作不开心了,想要犒劳犒劳自己吧,第一反应就是花钱买痛快。 自从辞去了工作,郭文卓的消费直线下降,高跟鞋也没有场合穿了,平时怎么舒服怎么穿,不用买衣服,吃饭自己做,每天开开心心的,也不会想到要花钱。
郭文卓和典型的“Fire人群”一样又很不一样。 “Fire人群”虽然奉行的是,辛苦十来年,幸福几十年。先攒钱,后享受。 但即便是“退休”也不意味着什么也不做了。 而是因为有了钱的保障,再也不用为钱不得不工作了。反而可以去发展兴趣,而兴趣所带来的收益、包括物质收益,可能也会超出你的想象。国外也有人直播自己过“Fire生活”,结果成了网红大赚一笔的。 而郭文卓,虽然没有一堆现金保障,但因为低物欲,养活自己也不难,在精神上给自己退了个休,几乎过上了“Fire人群”一样的生活。
“我对钱很没安全感” 曾琬铃39岁坐标台湾已退休6年 39岁的曾琬铃是非常典型的“Fire人群”,她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台湾人。她工作11年后,在33岁的年纪便早早退休了,至今已经有6年之久。 在达到这个目的之前,她一共工作了11年,她的美国老公工作了16年。而现在,他们一家三口已经走遍世界40多个国家了。 曾琬铃和丈夫出生都非常贫穷,对钱很没有安全感,经常担心有一天会没钱花,所以很爱存钱。但两人都喜欢旅游,怕钱花太快,两人出去的频率不是很高,也都选择穷游,去便宜的地方。 “怎么样可以边旅游边赚钱?”这是他们最初的想法,后来慢慢延伸到:“有没有办法可以存到一笔钱以后,我们用这笔钱生点利息,支撑我们旅行的生活。”慢慢就发出了,提前退休、环游世界的念头。 曾琬铃的丈夫是工程师,爱钻牛角尖,花了很长时间去计算到底需要多少退休金才行。“网上关于退休金计算有很多不同的想法,我们觉得麻省工学院4%理论蛮合理的。”
“想攒钱?” 为了攒够一年生活费的25倍,两人有计划地在“衣食住行”上缩减开支。 住——他们租了个非常小的公寓,价格是原本住房的1/3。 一次朋友开车送他们回家,一开进这个社区就立马反锁了车门,非常讶异他们竟然住在贫民窟里。“买房可能是全世界人的人生梦想吧,我先生也买过一个房子,但后来就卖了。他觉得这不是他想要的人生,大部分钱去交房贷了,存不下钱来。”曾琬铃说。 吃——大部分都是自己做饭,一次做非常大的量,分装着分天吃。 “我们曾经有一个星期都喝同一种汤,把很多不同的蔬菜豆子煮在一个大锅里面,但营养是够的。”还尝试过自己种菜,买肉也是去非常便宜的超市购买。 行——在交通上,不买车,尽量走路和骑单车。 衣——不买不必要的衣服。哪怕牛仔裤破了,补一补照样穿。 对于女孩子而言,在衣服上节俭可能是最难的。曾琬铃唯一的一次冲动消费就是在衣服上:“我当时觉得已经攒了那么多钱了,买一件衣服也不过分吧,就买了几件衣服,但一回家就后悔了,觉得没有必要,赶紧又退了回去。” 另外一个诀窍是:不要看电视,也不要看微信。“因为上面全是广告,会逼你和别人比,要让你买东西。” 经过努力,最初两人能够把收入的50%都攒起来,用来定投美国的指数基金。慢慢通过升职加薪,和基金的分红,两人能把收入的90%存起来了。
“多少钱才够?这个因人而异” 2009年的10月,曾琬铃31岁,两人终于攒够了钱,用她的话说“那一刻又开心又害怕”,跑去纽约旅行庆祝一番后,还是没敢马上辞职,又继续上了2年的班。 “后来让我们辞职的那个导火索是和老板吵了一架。攒够了钱,就能随时炒了老板。” 辞职后想要做的事情就是环游世界。第一年是过渡期,两人选择先去便宜的国家试试水,物价比较低,花同等值的钱,但是也可以过得很好,心态就慢慢放松了。 “这五六年下来,我们花钱的速度比不上投资为我们带来的收入,心情就越来越轻松。” 当被问到具体攒了多少钱才做出退休的决定时,曾琬铃拒绝了我的回答:“这不是一个绝对的数字,也没有参考性。就像有些人觉得一百万很多,有些人觉得一百万就够吃几顿饭一样。只要攒到能覆盖你的生活所需,就够了。”目前,在有一个4岁的儿子的情况下,曾琬铃全家的生活费每个月在2000~3000美金。 曾琬铃将自己这些年的经历都发在了网上,吸引了一大批粉丝,还出了一本书《不工作,也有钱》。除了表示羡慕的,想要效仿的之外,也有很多质疑的声音。
“我受到的那些质疑” Q:网友A:曾琬铃 Q:你们一定是中了大乐透,继承了遗产,或者本身工资很高。 A:我们就是很普通的工薪家庭,也没有富有的父母。我们认识很多在实践“Fire运动”的人,他们都有很多共同点:
来自贫穷/中产家庭,成长过程中,财务一直是父母的痛苦来源。
有份中高收入的稳定工作(但不一定热爱这份工作)
不太在乎别人的眼光,不跟别人比较穿什么衣服,开什么车。
最开始赚钱时,不会选择买房,而是选择投资。
赚10万花11万的人,和赚2万花1万的人,最终能退休的是后者。 Q:你们能抵御大灾大难吗?如果生大病、股票大跌、通货膨胀了怎么办? A:我觉得我们才是能抵抗这些灾难的人,毕竟我们有存款,还花得少。还在工作,但花钱大手大脚没有存款的人,更加受不了这些意外事件,不是吗? Q:孩子的教育问题怎么办? A:很多人觉得养孩子很贵,需要上补习班、私立学校、兴趣小组、各式各样的需求,但这些需求其实都是父母自己的,而并不来源于孩子本身。上学的话,我们选择的就是公立学校。每年,我都会带着孩子出国玩。如果哪天孩子想要学个什么,这个钱我们省一省总还是能有的。
Q:你能退休,是因为嫁了个美国人吧? A:也有美国人质疑我老公:“你能退休,是因为老婆是中国人,够节俭吧?”太可笑了,按照这种观点,所有中国人和美国人都该能够提前退休才对。很多人会为自己做不到的事情找借口,却不愿意踏出那一步。 Q:这么早就退休,你的人生意义在哪里呢? A:提早退休并不意味着懒散无所事事,而是把人生的精力投注在自己热爱的事物上。我有时间研究做饭、学摄影、学画画,还可以看书,都是很幸福的事情。这些事物甚至会给我带来意想不到的收入。 Q:像你这样“降低物欲”,人生还有什么乐趣?我还是花钱买品质生活吧。 A:现在大部分20~60岁的人,40年的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工作,回到家就累成狗,这样的生活质量真的好吗? 布置的美丽的家,只剩下睡觉的功能,白天空着,却依旧要还房贷,真的划算吗? 现代大部分人都宁愿先享受短暂的快乐,再用一辈子辛劳来偿还。 我不是建议每个人都过极端节俭的生活,但也应该反思反思“消费主义”给你带来的影响,想清楚了,生活会简单轻松很多。 消费主义给我们带来的快乐,是一生的负担。
距离退休,你还需要多少年? 请先算出你的存款率,比照下图即可知道何时退休。 公式如下:存款率=(年收入-年支出)/年收入
数据来源:networthify.com 注:
此测试默认你目前没有任何存款。
测试依照的逻辑是:在未来,你的“年支出”是维持不变的,包括退休后,也将按照这个“年支出”生活。不能随着工资的增长而有所增长。
当工资增长后,年支出保持不变,意味着存款率不断上升,工作年数将快速下降。
本文系授权发布,From:一条(ID:yitiaotv)每天一条原创短视频,每天讲述一个动人的故事,每天精选人间美物,每天来和我一起过美好的生活。欢迎分享到朋友圈,未经许可不得转载,INSIGHT视界诚意推荐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 新闻资讯
• 活动频道
更多